新华网南京6月14日电(记者朱程)拥有3000年历史的无锡,是文化江南的典型代表:小桥流水的寻常巷陌绘就中式美学的经典意向;人才辈出的书香门第折射崇文重教的风华传奇。与此同时,作为全国第14座“万亿之城”的无锡,又是富裕江南的“模范生”:百年工商基因传承不息,集成电路产业综合实力全国第二,三大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富而读书到学以致用,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不断夯实无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注脚。5月31日,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无锡研讨会召开,集聚学术界、企业界等约50位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文化在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中的作用,以期探寻新时代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的实践路径。
物质精神双轮驱动 无锡样板意义突出
3200年前,泰伯南奔至无锡梅里建立勾吴国,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耕种技术带到此地,奏响江南开发建设序曲,孕育出以“崇德、重文、务实、创新”为精神内核的吴文化。古代无锡,共诞生出8名状元,近1500名进士和2700名举人。近现代以来孕育出钱穆、钱伟长、钱钟书、徐悲鸿等诸多名人大家,以及陈汉生、孙冶方、薛暮桥等一大批经济学家,走出无锡籍院士(含学部委员)过百人,大学校长400多位。
不单文脉兴盛,无锡经济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诞生出荣氏家族为代表的一批工商巨子,工业产值曾达全国第三。如今,无锡以全国万分之五的土地面积、千分之五的人口创造出全国1.22%的GDP。
“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无锡,千年吴韵风华与百年工商繁华相映生辉,文化与经济相融互促,正积极探索以人文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说。细究无锡人文经济发展,两个关键词凸显样板意义。
一是唯实为国。从东林书院领袖顾宪成所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名联,到晚清时徐寿制造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轮船,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四千四万”精神走出的一批无锡籍企业家,无锡一以贯之的唯实追求,不仅让家国情怀成为无锡人镌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更造就了“神威·太湖之光”“奋斗者号”等一批大国重器,促使无锡工业产值常年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城市文脉贯通历史、现实、未来,无锡文化有着重工恤商的积淀和传承,使无锡成为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企业的摇篮。”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丁宏说。“不管任何时代,无锡人重视实学,实事求是,埋头发展,成为无锡持续千余年兴盛的底蕴所在。”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袁灿兴说。
二是开放创新。无锡古城轮廓被称作“一弓九箭”,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商业流动性,形成了无锡开放创新的态度。从徐霞客“长江探源第一人”、近代先人一步的民族工商业振兴,到“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开创乡镇企业的“苏南模式”……无论时空如何变换,无锡人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敢于攻坚、敢于担当精神始终如一。
“无锡以独特的城市形态、经济业态和人文内涵,在传承中延续江南文脉,在创新中激活时代价值,明珠之光熠熠生辉。”新华社江苏分社分党组书记、社长刘亢说。
面对大变局 无锡人文经济发展面临新课题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着力点,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动力源,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发展支撑点,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全过程。
“作为一种发展新范式,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生动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主旨,避免了社会唯经济、唯利益的单向度发展,目的是防止人的‘异化’与‘物化’。”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说。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表现在进入世界经济强国之列,还表现在建成文化强国。这个过程中,文化的作用在以文化人、以文化经,构建相互信任的文化营商环境,以现代观念支持现代化。同时以经化文,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增加先进文化供给,发展文化产业,依靠高科技和创意把影视作品、书刊等各种文化形象通过文化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向世界传播,展示软实力。
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传统经济学受到挑战,人文经济概念的提出,为应对当前挑战提供了新的破局思路。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无锡人文经济发展更迫切需要理清自身独有文化特质,摸清短板不足。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许正中则认为,数字时代,经济学也要有新的机遇、人文、技术、产业等。在他看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是应对世界大变局、增加国家引领力从而战胜不确定性的根本法宝。无锡的数字产业体系完善,以无锡为代表的新时代苏南模式正成为数字经济的原创地、新样板,这一现象也成为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要实践基础。
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章剑华表示,无锡是人文经济的重要发源地、当代实践地和全国先导区,工商名城、风景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等正是其人文经济交融发展的最好体现。未来,无锡应在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产业科技化的良好基础上,在思想、政策、实践、经验、理论等五个维度做好先导,推动人文经济学发展。
交融互动 无锡实践在路上
滨湖区地处无锡主城,有着一城风光半城湖的独特风貌,历史上名人辈出。近年来,当地不断深化文化遗存利用、百宅百院活化,先后对横山草堂等10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修缮,“上新”百年南泉老街,打造的拈花湾文旅和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成为“首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
事实上,人文与经济交融互促的历史基因始终根植无锡城市血脉,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企业家精神,为这里打下厚重的经济基础。以文兴业、以文化经,无锡提出建设创新引领文化交融赋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推进创新、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促进工商文化“软基因”厚植产业发展“硬实力”。近年来,全市GDP连上7个千亿级台阶,以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软件信息为代表的“465”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全省第三,人文经济共荣共生的发展新格局正推陈出新。
与此同时,无锡将以人为本作为行动指南,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注重在城市建设中提升文化品质、彰显人文关怀。在宜兴,依托“文化服务全域联动”“社区文化艺术节”等大型品牌文化惠民活动“搭台子”,打造了一批源于基层、献艺基层、敢干文化事、敢创文化新的基层群众文化队伍,激发全民参与宜兴文化建设的热情,2023年,当地文化中心各场馆平均上座率达超80%。
“无锡人均GDP多年来一直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多年蝉联‘中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幸福感的背后,无不是满满的‘人间烟火气’。”新华日报社原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金伟忻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数字时代到来,无锡以高科技对传统文化符号再造,不仅使传统文化展现更具沉浸式体验感,更凸显城市科技创新力。灵山文旅集团与国内知名科技型企业合作,将文旅与游戏相结合,给游客带来新奇体验。宜兴探路紫砂数字版权转化,搭建数字云仓,推出集紫砂艺术品实物、数据(版权)交易功能于一体的电商平台。
迈上新征程,无锡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人文经济共生共荣的历史传统,探索“以文兴业、以文聚力、以文化经”新路径,精准提炼文化原动力,打造新时代人文地标,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道路上贡献无锡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