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者探访第七届运河博览会五大主题展 ——

  年轻人最爱“处处都有新体验”

  8月15日—17日,第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期间,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运河主题文创展、运河特色文旅产业展、“丝路与运河的邂逅”主题展、运河美食文化展五大主题展同步开展。记者采访过多届运博会,今年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探馆时明显发现,展会更“潮”了,“Z世代”年轻人更多了。组委会抽样调查显示,3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超六成。

  运博会是如何对年轻人形成巨大吸引的?展会折射出文旅行业哪些发展新趋势?

  有“运味”更沉浸,一展“逛”遍沿线城市和丝路国家

  本届运博会展览展示板块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针对文旅消费的新热点新趋势精准发力,凸显年轻态、沉浸式、国际范、市场化等鲜明特色,以体验为重点,设置多个沉浸式体验项目等,让整个展会更时尚更有趣。

  互动性强,是最直观的体验。沿着参观动线走进博览中心B馆,一进门,就看到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展台前长长的队伍,这里是观众“集邮”的第一站。

  “逛展会,是我们‘打卡’的一部分。”从合肥来苏州玩的小孟和小姐妹看到运博会的宣传,特意来逛逛,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感觉来一趟苏州,把全国各地都逛了,真值!”

  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汇聚沿线8省(市)以及特邀城市上海和对口支援城市,共有12个省(市)76个城市带来了各地的特色文旅展品。

  淮剧戏歌《声声慢》婉转悠扬,徐州汉乐尽显古韵,“大圣”驾到再现西游经典,搭乘“半岛1号”领略好客山东的滨海风情与运河文化……每个展厅风情各有不同,标志性元素拉满,让游客沉浸感十足。

  作为东道主,运河苏州馆以荷花主题展陈惊艳亮相。“江南的荷花与我们新疆的荷花不一样,但都很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舞蹈演员阿提古丽,表演完与同伴们特意来“打卡”拍照。

  展区内还特设了“运河非遗品牌专区”,引导游客走进“非遗大观园”:诸葛“神器”木牛流马能拉会走,郯城木旋玩具妙趣横生,常州希白刻竹形神兼备……非遗产品不仅能欣赏、能体验,还推陈出新。工艺精巧的徐州足球大香包、憨态可掬的“十三太保”泥塑娃娃等与最热的“苏超”元素结合,展现非遗跨界融合的可能性。

  这样的碰撞与交流,也成为展会的吸引力之一。位于河北沧州的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2023年5月开馆,此次该馆不仅设置了自己的展台,还精心带来运河之茶、“0317火锅鸡”等30多类运河市集的不同产品,“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运博会,希望未来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进行更多联动。”展示馆招商部主管刘芯源说。

  运博会上,游客不仅可以一展逛遍运河城市,还能游赏“丝路国家”。“丝路与运河的邂逅”主题展上,35个国家的展品在此聚首:马来西亚的拉茶、中亚五国的驼奶粉、葡萄牙的彩釉瓷砖、巴西的咖啡、非洲的巧克力和工艺品……据介绍,今年的主题展首次实现了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覆盖。

  有看头更有“买头”,“爆款”“顶流”文创商品“一次买够”

  首次设立的运河主题文创展占地3000平方米,俨然成为游客的“购物天堂”。运河毛绒超市、运河造物集、运河乡创区三大专区,集纳了超80家文创展商、1500多款文创精品。“实在是太好买了!”记者看到,不少游客手提大包小包,仿佛在参加玩具展抢购。

  “顶流”集聚,是这次文创展的最大特色。在全国首个运河主题“运河毛绒超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网红“杜杜”、被全国关注的常州“恐龙妹妹”,大英博物馆“盖亚·安德森猫”等众多国内外IP集体亮相。在展区,南京博物院“小粉炉”、浙江省博物馆釉里红“小破杯”、河南博物院的“珐琅镶玉葫芦”等国内各大博物馆的爆款冰箱贴也都来了。

  一只穿云锦的LABUBU成为“顶流中的顶流”,引得游客不断拍照。“这是南京云锦与国潮的融合尝试。”南京云锦博物馆文化推广中心主管何冠奕介绍,这只LABUBU身着的云锦“娃衣”,从设计、织造到缝纫,总耗时将近一个月。

  逛展时,记者一眼便看到了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网红“杜杜”玩偶。“这是我们第二次来参加运博会,去年是和各地文创产品共享一个展位,今年我们有了自己的一块区域,带来30多款文创。”红山森林动物园经营资产部部长孙涛感慨,结合两届运博会来看,游客越来越喜欢有品质的文创产品,目前无论是经典产品,还是旅行熊猫挂件等新品都很受欢迎。

  除了“买买买”,展会还能一站式满足游客“逛吃逛吃”的需求。

  河北的饸饹面、山东养马岛的海鲜水饺、宿迁皂河的赵家糁汤、浙江嵊州的小笼包……这些运河沿线的地道风味现场都能吃到。记者看到,多家热门摊位前一直排着长队。

  值得一提的是,运博会举办恰逢“苏超”苏州与泰州的主场比赛日。运河主题文创展特别设立“苏超有礼”专区,观众们可以一站式选购赛事文创周边。13个市的“苏超”官方IP商品也悉数亮相。“‘苏超’运河城市伴手礼、‘苏超’恐龙文创等卖得都非常好。”在“城市游礼·苏超专区”,省旅游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副会长杜俊介绍。

  有乐趣更“智慧”,“文旅+百业”融合新业态迭出

  本届运博会突出“科技感”和“融合度”,科技赋能文旅的场景应用在展厅内随处可见——

  在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区,《运河奇境》VR大空间沉浸式探索展外排起长队。记者看到,游客佩戴好VR眼镜后,可以在NPC“小河灵安澜”的指引下,在虚拟的场景中体验不同时期的大运河故事。

  “这是国内首个博物馆原创游戏化VR大空间项目,是从扬州中运博特意‘搬’来的同款场景,单场体验约25分钟,平时单人门票128元,运博会期间面向观众免费开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图书信息部徐秋玮透露,该项目3天吸引2300余人次参与。

  而运河特色文旅产业展区,则集中展现了智慧文旅行业最新的软硬件科技成果,仿佛一场科技大展。

  但这场展览并不只是为专业人士准备,一批“文旅机器人天团”尤其受孩子们欢迎:太仓中科最新研发的智能表情机器人可模拟真人的精细表情;山东混合现实数字产业发展公司研发的虚拟数字人系统演示着政务服务、展览展示等场景;马蜂窝的AI小蚂ROBOT现场化身“智能导游”……

  组委会介绍,今年的运河特色文旅产业展焕新升级,紧扣“多产业融合、多场景消费”主题,152家文旅品牌齐聚,“首发首秀”的创新活力扑面而来。

  在云幕智造展厅里,栩栩如生的屈原、小郑和等形象的机器人前围着不少参观者。这是该公司带来的YMBot全系列人形机器人产品,观众可以与它们进行对话互动,机器人还能行走,并进行眨眼等表情回应。

  “这些文旅款人形机器人可以进行简单对话和诗词对答,可以应用在‘蜡像馆’‘纪念馆’等场景,最大的特点是‘人格化’,比如会根据人物形象说出‘老夫不明白’之类的回应,让互动更为逼真。”云幕智造董事长助理左哲妍告诉记者,这些机器人已经在太仓郑和纪念馆等场馆落地,未来还可以应用在更广泛的场景中。

  无人咖啡机、AI美图换装、VR项目体验……与往届展会数字文旅集中在一起不同,今年的展馆内,处处都有数字新体验,并成为展示的常规手段之一。据初步统计显示,运博会期间,展会实际销售额超3000万元,现场采购意向交易额2.98亿元。(付奇)